药食同源产品如何走出传统,做成爆款?配方、工艺、质量缺一不可
药食同源产品是指那些既具有食品功能,又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作用的产品。这一概念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食物与药物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区别仅在于使用的方式与目的。药食同源产品通常包含特定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酶类等,能够对人体产生特定的健康效应。例如,养生茶饮、滋补汤料、保健食品等都是基于药食同源理念开发的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存在巨大的研发潜力,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一致,且国家也颁布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来推动其发展。
药食同源追根溯源
药物和食物的渊源,最早反映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上。公元前188-141年《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夏商周时期,药食同源思想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和推崇,食疗养生成为当时的首选治疗方案。公元 605-617 年,《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与药物同属一个来源,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作为食物和药物都能够防治疾病。
药食同源定义为同一种中药材同时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功能,即食物与药物来源一致,具有同源性。肖培根院士将“药食同源"诠释为“药食同理”“药食同用”“药食两用”等更为丰富的内涵。
药食同源产品长期发展思路
国家目前出台了“药食同源”目录,从配方到最终上市形式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这造就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增长的过程还需要稳扎稳打,重点关注产品配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方面。
1. 配方演变实用化
经典名方已有千年历史,在使用阶段也有一些演变。在配方方面经考证保元汤始载于明代的《博爱心鉴》。书中记载保元汤由人参一钱,黄芪三钱,甘草一钱组成,用水一升半,生姜一片,煎至五分,不拘时服,用于治疗小儿痘疮因元气亏虚,不能发起灌浆者。《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保元汤出自 1629 年明朝《简明医彀》,由黄芪、人参、肉桂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温阳功效,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根据现代文献考证解读,《博爱心鉴》的处方适用于儿童;《简明医彀》的处方适用于成人。考虑开发风险及普适性,第一批目录选择适用人群广泛的处方,现代理论解读其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精力不济、容易疲劳等人群。
目前市场仍有慈禧太后服用的古方“八珍糕”原方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及陈皮,功效:健脾益胃。用于老年、小儿及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腹胀便溏。现在文献考证方面可查到《证因方论集要》中八珍糕以人参代替党参,功效也是健脾养胃;《饲鹤亭集方》中还用了使君子和砂仁,主治小儿食滞、面黄瘦;《成方便读》中加入腊米,主治小儿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八珍膏配方版本多样,虽经演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为健脾八珍膏,与明代陈实功的配方一致,演变过程中使用人群也从儿童扩增了老年人,主要针对这两类消化功能弱的人群,着实体现了大众健康的实际需求,这给药食同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处方筛选思路。
2. 制备工艺
现代化经典名方采用传统水煎或者直接打粉,打粉制作的有糕类、蜜丸或散剂,如八珍糕、芝麻丸、三七粉等。现代食品制备工艺有膨化、超滤、精粹、压榨、双水相萃取、微波萃取等,如何利用现代制备技术替代及精化传统工艺,在保留目标功能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群需求的口感和舒适度是工艺现代化的重点。
经典名方甘草大枣汤传统制备工艺为水煎,方中大枣、小麦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品,将小麦采用膨化技术可改变其坚硬的质地,甘草和大枣都自带矫味属性。中药和食品如何有效地技术融合,开发出方便服用及携带的糕点、代餐粉、麦片、糖果等产品将是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3. 质量管理精准化
有古代处方和现代工艺的加持,更要把关终端产品的质量。经典名方的研发规范给予了较高的质量研究范本,药食同源产品作为食品,如果以经典名方的药材质量标准或量值传递控制为模板则要求过高。
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可依据中医药理论定位处方的君臣佐使,质量控制过程中以其中君药或臣药为质控标准控制整方的质量,将质量控制指标关联其功能,充分体现现代质量控制水平。
如当归补血汤,以君药黄芪中的黄芪皂苷为指标,体现君药黄芪质量的同时能够关联其补气功效。从整方-药效到单成分-构效,体现产品质量管理的精准化。目前市场销售的六味地黄丸控制三个主要成分、云南白药控制一个成分,药食同源食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某一个成分含量和提取过程中总提取物的固体含量为指标兼顾提取过程和君药的精准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全方的目的。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经典名方和药食同源都是历史积淀的经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但是历史的不朽丰碑,而且是当代不可企及的典范。但怎样让文化瑰宝得到传承、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持万变不离“经典”,树立中医药现代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理念和手段,发挥药食同源的优势,助力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 内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年 9 月第 39 卷第 9 期, 嵇晶,张云羽,王令充,程建明,吴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