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小青马

作者: 京视网
发布于: 04/14/2025

追踪小青

蒋峰荣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马又被民间誉为草龙。“龙马精神”反映了马在人类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蕴涵着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翻阅民族史册,多少骏马因名人而名,多少英雄豪杰因名马而建功立业。

今天,笔者要说的马,就是一匹神奇的马。说它神奇,是因为它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坐骑。这是一匹小青马,曾经负载毛主席走过了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毛主席在它脊背上指挥千军万马推翻了腐败的国民党王朝,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不世之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功臣,其历史功绩远超百世传颂的乌骓、的卢、赤兔等。

关于小青马的来历,2003年由中国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定边县志》第1204页中有载录,文章是定边县时任史志办主任陈兴旺先生所撰写。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2009年《国宝档案》栏目主持人任志宏有讲述。2017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泥井镇志》中也进行了收编,而定边县白泥井镇域民间纷纷有传说。颇为一致的故事内容认定这匹小青马是来自三边一带,是当年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人到三边选购的。陈兴旺先生出于本职工作之责,经过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处多方调查考证,详实记述小青马来源于定边县长城外的白泥井一带(过去当地百姓称之为“外手”“草地”),“属于川马良种,个头不大但力气大,灵活、速度快,跑起来波动小、平稳,性情又温顺老实。”任志宏先生这样讲述,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小青马,人称“青龙马”,是当年中央西北局从三边地区选购并由两位回民兄弟送到延安的。抗战时期三边指定边、安边、靖边,为行政分区,而定边是三边分区首府,也是三边唯有的回民居住区,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当然是有严实的历史根据,小青马来源地无疑是定边。《白泥井镇志》收编的依据一是陈兴旺先生载入《定边县志》的文章《毛主席的小青马》,二是央视《国宝档案》,三是根据定边县文史爱好者县教研室教研员党满义先生所证实,原国家地方物资管理局局长谷铁流1980年回故乡定边县安边镇探亲期间,亲口对他说,毛主席的坐骑小青马当年是在我们定边“外手”草地畔子选出的,这是定边人民的荣耀。谷铁流与党满义是邻居,抗战期间在延安搞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毛主席坐骑的来源地理当清楚。

为了进一步考证核实小青马的详实出处,追溯小青马的原始踪迹,2023年金秋,笔者根据所得线索结伴定边县史志编纂研究中心入库专家刘世雄、刘湃及文史爱好者党满义,在白泥井镇党委书记雷睿翔、副镇长李林引领下来到该镇梁湾村,采访了知情者高文斌老人。高老今年八十六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十分健谈。他说自己是1957年入党,1964年起在村上担任主要领导数十年。

寒暄过后,我们问他是否知道关于小青马的故事?高老的话匣子迅即打开:“关于小青马,我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过。这小青马很神,给毛主席当坐骑。这里的老百姓都叫它‘青龙马’。还说,这马就出自我们梁湾村。那时这里住着一白姓大户,据说,白家牛马成群。”听到这里,我们为小青马有了初步踪迹而高兴,说明小青马是白泥井镇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但为了更进一步坐实详情,雷书记及李副镇长与笔者根据高老提供的线索,迅即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去寻找白家后人。

白家后人白旭升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鄂托克前旗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提起小青马,白主任真正的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这是我祖上的事。多少年来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白家后人很少对外讲。今天老家的雷书记一行前来,我很感动。这马说小,他是一匹马,说大,他是毛主席骑过的马,不同寻常。看到你们这么认真严谨的份上,我就讲讲吧。

“据老人们讲,我们白家祖籍在神木,我太爷白凤岐年轻时为了生计迁移到定边县而今的白泥井镇梁湾村。初来乍到,当时家境很穷,但我太爷很能吃苦也很能干,经过多少年的奋斗,到我爷爷们手上,挣下了一份厚实的家业。我爷爷弟兄三人,我大爷名叫白生贵,我二爷名叫白生瑞,我爷爷是老三,叫白生亮。那时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我太爷是当然的家长。我爷爷们弟兄三人,各有分工,我大爷在梁湾开油坊,我二爷到安边买下不少水地务农,我爷爷则在梁湾及圪丑畔(今白泥井北部一带)管理牧场养马养牛。听我奶奶给我讲,那时的牛马真是多得数不清,最繁盛时数群,不是数头点匹,而是骑着马,把牛、马赶在一个大坑里,站满了坑,说明就够数了。大约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我太爷在内蒙地而今珠和庙从一位叫达拉巴音的蒙人手里出高价买回一匹青色大公马,第二年马群里一母马生下一匹十分可爱的青马驹,不久母马死了,家里人用羊奶和牛奶将青马驹喂养长大。

这小青马长大后,个头不高,乖巧温顺,通人性,很灵动,四腿有力,奔走如飞。我太爷和我爷爷们特别喜欢,出入就骑这匹小青马。小青马只要看见主人抱着马鞍走过来,就将身体转过来,配合备鞍。亲友们也都赞叹不已,非常羡慕。

定边花马池畔举办了一次周边五省的赛马会,我太爷得知情况后,安排我爷爷弟兄们去参加这次赛马会,想见证一下小青马的实力。当时究竟我哪个爷爷骑上比赛的,我没问,只是听说比赛开始后,不曾想,小青马的一个铁掌掉了。骑手跑出赛场,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备用马掌钉,迅速给马钉上,又飞身上马,向已经跑出很远的赛手们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奔了过去。不但追上了前面的赛马,且还超出那些奔跑在前的所有赛手,得了第一,小青马自此名震四方。

小青马出了名,当时正遇延安派人来定边说要买马,他们得知小青马的神奇情况后,给我的两个爷爷说无论出多高的价,都要买这匹小青马。我爷爷弟兄们万分不舍,在他们心里,小青马是无价之宝,无论给多少钱都不愿卖。但买马人说是给共产党军队买,我爷爷们一听,跑回家告知了我太爷,我太爷说共产党军队是人民的军队,还不如捐赠了,于是一分钱也没要让买马人拉走了。那拉马人当时很感激,还打下个欠条,说等全国解放后,拿着条子去政府领钱。这条子老人们也没保存。我们白家做事风格就是那样,既然捐赠给人家了,要条子还有啥用?当时听说买马者又从姓谢的大户人家买了一匹小红马,与小青马一同送到了延安。

尽管是捐赠,但小青马被拉走后,我太爷和我爷爷们还是很想念。我奶奶说特别是我爷爷,和小青马感情深,不言不语在家睡了好多天。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我家这匹小青马送到延安后很可能就是毛主席所骑,我们白家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和自豪了。”而笔者根据多方资料证实,这小青马无疑就是毛主席坐骑。

听完白主任的讲述,我们为白主任祖上的宽宏格局而赞叹。我们也从白主任的脸上看到了那种自豪感。

“你们白家枝繁叶茂,后人们干事创业顺心遂愿,原来是青龙马保佑。”我们也笑着说道。

为了佐证白旭升主任的讲述,笔者又采访了相关线索知情人士石光银先生及白泥井镇梁湾村民云凤开先生。石光银先生是陕西省唯一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闻名的“治沙英雄”、全国劳模,也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年届八旬,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骑马,关于马的故事特别留心。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我老家是白泥井镇同心干村,与梁湾村相邻。我很早就听当地上年人说毛主席骑的青龙马是梁湾村过去大户白家贡献的,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经过多方考究认为这是事实”。

云凤开这样讲:“我今年七十多岁,小时候听老人说,我们梁湾村白家给共产党贡献过一匹青龙马,这青龙马听说就是毛主席骑的那匹马。白家祖上白凤岐(绰号白二瞎子)从神木逃荒到定边,养了三个儿子,老大叫白生贵,在梁湾村开油坊,老二叫白生瑞,在安边种地,老三叫白生亮,在当地放牛马。听说解放后政府给白家人还马钱,白家人没要。不知为啥,当时听到这话,说白家人不让乱说。详细情况你们可以去问白家后人”。

根据白旭升先生提供的小红马线索,笔者找到了谢家居住在白泥井镇梁湾村的后人谢恒福,谢恒福今年七十五岁,口才很好。问其祖上流传下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吗?他说:“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我父亲谢生荣手上给共产党送了一匹小红马,听说马头上不知啥地方有片白毛,那马确实是匹好马,虽然不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但速度很快。说当时买马人是共产党干部,看上了那马,无论如何要买,我父亲就赠送了,后来听说那马和白家给的小青马一块到了延安,给一位大人物骑了”,问其父亲是否在世,回答:“我父亲如在世,今年一百零五岁,已去世四十二年了”。谢恒福所讲与《国宝档案》报道及相关史料载述能够印证,和白旭升讲述也基本吻合。

小青马,本来是一匹普通的马,但由于他的主人是毛主席,就颇为传奇。转战陕北途中,闻危止步,使随行部队躲开敌机侦查,能远远嗅到前有敌军危险,使毛主席转危为安。在佳县五女河,突遇大雨,河水暴涨,它稳渡惊涛骇浪,将毛主席驮到胜利彼岸。

千里马常有,乘骑它的伟人不常有。小青马的故园就是而今定边县白泥井镇,毋容置疑。因《国宝档案》报道及《定边县志》载述小青马源于定边,十多年过去了,无有争议,《白泥井镇志》详述小青马源于定边县白泥井镇域,多年间也无任何有据异议。从白泥井镇走出的这匹小青马,是真正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马,这不但是原主人白家的荣耀,更是白泥井的荣耀,定边的荣耀,它在红色文化中闪烁着特殊光彩。在中国革命坎坷曲折的历程中,这匹“青龙马”留下的神奇踪迹,也将光耀千秋。

供稿:蒋峰荣  编辑:毛国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