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皇岛见到了秦皇岛舰(随笔)

作者: 京视网
发布于: 04/24/2025

文:韩秘宝

四月的秦皇岛,海风轻拂,浪花欢腾,一场意义非凡的重逢在秦皇岛港大码头拉开帷幕。4月22日,以“海为媒,以城为约”,迎接海军秦皇岛舰回家暨市领导“军事日”活动盛大举行,这座与舰艇同名的城市,用最热烈的方式,拥抱守护碧海蓝天的“钢铁卫士”——秦皇岛舰。 

上午9时许,秦皇岛舰鸣响长笛,奏响归乡的序曲,码头上《欢迎进行曲》激昂奏响,军地双方人员热情挥手,目光中满是期待与自豪。舰身代满旗,在众人瞩目中缓缓靠泊,“秦皇岛舰官兵向家乡亲人报到”的横幅迎风招展,全体官兵军容严整,尽显海军风采。少先队员手捧鲜花,用稚嫩却庄重的少先队礼,向最可爱的人表达敬意。随着国歌奏响,每个人都沉浸在庄严而温暖的氛围中,城与舰的羁绊在此刻愈发深厚。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石磊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坚定承诺将传承拥军优属传统,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城舰多领域合作;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张德勇希望秦皇岛持续擦亮双拥模范城招牌,携手书写军民同心的壮美篇章;91827部队领导则满怀豪情,表示官兵将以忠诚热血为军民共建、军地交融筑牢根基。在激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欢迎仪式圆满落幕,而属于秦皇岛市民的“舰艇之约”才刚刚开始。 

4月23日,正值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入列十年的秦皇岛舰首次在故乡公开亮相,开启为期四天的军营开放日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舰艇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是城与舰、民与军情感交融的契机。它承载着城市对海军的敬意与牵挂,也寄托着海军对第二故乡的深情,激励着更多人厚植爱国情怀,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当天上午,阳光露出了明媚的笑脸,碧海映出了蓝天的英姿。西港花园里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微风吹拂着绚烂的花海向游客们点头示意,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我,一名野战军退役老兵,也随着如潮的人流,听着风浪们愉悦的节拍,满怀期待地来到秦皇岛舰前。远远望去,这艘满载排水量1300余吨、集成着先进武器装备的056A型导弹护卫舰,身姿飒爽、威风凛凛,仿佛劈波斩浪、长途奔袭后稍显疲惫的勇士,静静停靠在码头。 

现场,海军旗语表演吸引了众人目光。官兵们动作整齐划一,手中彩旗翻飞,无声的旗语传递着独特的海军语言,诉说着海上的故事;服装展示环节,各式海军制服依次亮相,每一件都承载着海军的使命与荣耀;枪支介绍时,官兵们专业细致的讲解,让大家对守护海疆的“利器”有了更深了解。游客们热情高涨,纷纷与海军官兵互动交流,有序合影留念,眼神中满是崇拜与敬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激动与好奇登上舰艇,近距离感受海军力量,相信这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强军的种子。 

作为一名老兵,看到眼前的一切,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那些曾经的军旅岁月,仿佛就在昨日,青春热血在记忆中翻涌。我走向几位身穿白色海军服装的官兵,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辛苦了”。与他们合影留念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份喜悦分享到朋友圈,希望更多人感受到海军的魅力与祖国的强大。 

在码头区域,民众与海军官兵面对面交流,学习旗语、绳结等海军文化,欢声笑语中,军民鱼水情愈发深厚。而秦皇岛舰的教官走进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更是将爱国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秦皇岛舰开放日,让秦皇岛人在秦皇岛见到了秦皇岛舰,不仅让市民近距离领略了海军风采,更让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激荡。它是城与舰的深情相拥,是军民同心的生动写照,也让我这个老兵再次感受到军人使命的神圣与光荣。愿秦皇岛舰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乘风破浪,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也愿这份爱国强军的精神,在秦皇岛这座城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韩秘宝(偶用笔名寒流):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河北省公安文联作家协会名誉常务理事,秦皇岛市作家协会理事。曾经军旅生涯21年,正营职中校转业。历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科长、副处长、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三级高级警长。现任京视网手机台《大家说法》栏目秦皇岛市总编辑,河北省公安文联《冀警文苑》秦皇岛工作站总编辑,秦皇岛市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历年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300余篇,新闻稿件600余篇,与人合著的《带兵艺术一百例》一书获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军版图书一等奖,并发至全军连以上单位。

2025年4月24日完成

编审:陈子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