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振兴与传承——金秋复苏古老仪式行动纪实
晓 雅
为了让沉睡在西方博物馆里的我国东巴古籍经典重归华夏,让消失的古老东巴仪式在纳西族乡野复苏,再次走进纳西人的生活,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ADCA)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于2023年深秋启动了“东巴文振兴与传承”学术研究项目(Revitalization of Naxi Dongba Script)。项目组深入纳西乡村,全力帮助八十岁高龄的习东巴实现他此生的这一夙愿,并同时启动拍摄影视人类学纪录片《迎送祖先》。
起因当追溯到1996年,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民政局、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京成立。三十年来,会长张旭・塔尤拉姆和会员们一直致力于东巴文化的传承与抢救。不仅从海外陆续寻找到上千册东巴经典古籍,采用数字化方法让古籍回祖国,创建可供广大读者共享的东巴古籍数字化平台,还年年深入纳西乡村救助缺医少药的老东巴们,共同完成古籍象形文字的释读和影像记录工作。
此次前往,缘于2019年张旭・塔尤拉姆及团队一行从荷兰莱顿大学收藏的一套祭祖先东巴经书数字版带到了香格里拉白地村,当时76岁的习尚洪东巴释读后非常感慨,他希望能抄写下这套他从未见过的经书,用以传承七十年前就在村中消失了的祭祖先仪式。张会长当即代表ADCA将这套数字化回归的经书赠送给了习老东巴。
经由ADCA纳西学研究者的努力,于2023年的春季,这两册祭祖经书的编目呈现在了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的数字展览《世界上最后的图画写作:古代东巴手稿重生》,首次公布了这一失传了的东巴古籍内容,同时展示了莱顿大学图书馆收藏的33册珍贵东巴手稿和在促进会研究团队的辛勤努力下完成的对这些东巴古籍的释读和翻译,尤其彰显了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十年来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与荷兰莱顿大学联合举办数字展览中的一套祭祖先东巴古籍的中文编目
今年11月,经艰难的车路,项目研究团队前站成员高维敬和高劲松两位摄影师来到了来到习老东巴生活的纳西族三坝地区的东坝日树湾村,他们不顾旅途劳顿,拍摄着纳西的田野风光。蓝天白云,晒秋的农舍,秋收的农田……
香格里拉东坝日树湾村和习尚洪东巴家的一角 高劲松摄
习尚洪老东巴带领弟子们来到田间,口授祭祖先经书的经文。团队正在拍摄这组很有乡野味道的读经镜头。
习尚洪东巴和他的弟子们在研习用于祭祖先仪式的东巴古籍 高劲松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巴古籍为“世界记忆”,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独特的文化遗产,纪录片导演张旭・塔尤拉姆心系一线,远程发出每天的工作安排指令,制片人香港中文大学邓彧教授与执行导演白枫随后跟进云南香格里拉东坝日树湾村拍摄团队。消息发出,拥有70多人的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微信群纷纷助力点赞,加油鼓劲。马雅莎副会长即兴呈诗词一首:
《咏再赴一线》
又赴云乡救助时!
古老文化传承志,
三十余载未间断,
路漫漫兮无穷止。
一笔一划东巴手,
千册万卷译有日,
移山精神感天地,
典藉宝藏永传世!
早在23年前,由张旭・塔尤拉姆、白枫、齐宪役和高维敬组成的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志愿者团队就随马帮进入到日树湾村,记录了当地最著名的习阿牛东巴大师主持的东巴仪式。之后的2009年,促进会资深会员于洪琛导演的纪录片《寻找传承人》摄制组再次来到该村,记录张旭・塔尤拉姆会长寻踪仍能传承东巴文的老东巴,并请习阿牛老东巴释读促进会首次数字化于海外的东巴古籍,随后张会长代表促进会为95岁高龄的习阿牛东巴捐救助款。习阿牛东巴离世时,张旭・塔尤拉姆和曹立君代表促进会再次前往日树湾村送别了这位让纳西族族人无比敬仰的东巴大师。至今促进会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东巴文化抢救工作,并与当地东巴们结下深厚友情。
白枫和高维敬时隔20多年后在习阿牛东巴家拍摄 高劲松摄
当年的棒小伙,相看两白头,东巴大师习阿牛的儿子习胜华与分别多年的白枫又在日树湾见面。这次习胜华也是习尚洪东巴的学生之一,志在传承这个他的父辈和先人留下的祭祖仪式。
团队成员就传承问题与新一代东巴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村中各种年龄段的东巴们究竟传承了哪些老一辈东巴的知识和技能?在传承上遇到什么困难?习尚洪老东巴为什么要重拾在儿时所见的习阿牛老东巴主持祭祖先仪式的记忆?东坝日树湾村的纳西族人为什么要恢复已经消失了的几乎被遗忘了的东巴祭祖仪式?传承祭祖仪式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习东巴已经精读了莱顿大学的这两册祭祖经书藏本,团队希望有可能发现更新的内容,所以请习东巴继续释读精彩段落。
团队记录习尚洪东巴释读祭祖经书段落及团队的音视频记录 李兰摄
拍摄过程最大的困难是晚上连续停电,所有的需要充电的设备都无法工作。很多拍摄内容难以进行。夜晚没有了电热褥子供暖,高海拔寒冷、昼夜温差大,深夜到达零下几度,大家冻得难以安睡。但是,团队的所有成员仍在坚持。
项目助理李兰整理了习东巴释读收藏于莱顿大学东巴古籍藏本的精选段落和象形文字。团队翻拍记录了习东巴按照其数字版抄写的新版祭祖经书(Or_25260 & Or_25259)。
习尚洪老东巴书写的象形文字,他的东巴文书法隽秀。团队记录下习尚洪东巴如何一字一句地抄写数字化于莱顿大学的祭祖先的两册共60多页的东巴古籍。
团队记录习东巴在他的草楼小书房抄写莱顿大学收藏的祭祖先东巴经书 高维敬摄
团队记录习东巴释读祭祖经书中的精选段落 高劲松摄
拍摄和准备祭祀的工作交叉进行,团队在大山中顽强坚持拍摄,大家不辞劳苦,连续奋战。年近古稀的白枫导演带病仍然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直到收工时,突然头晕目眩,心动过速,所幸得到赶来现场医治习东巴的和丽娟医生,对白导的意外摔倒进行了针灸等紧急处理,症状才得以稳定。
项目团队在九仙峰下的村中释读祭祖先东巴古籍 李兰摄
团队拍摄记录了习东巴家弟子们陆续前来习东巴家门廊围着习东巴学习读经的镜头,也捕捉到了习东巴向弟子们口授祭祖先经文的这一自然传承的情境。
习尚洪东巴的弟子们来到习东巴家门廊学习读经 高劲松摄
习尚洪东巴在院落密切关注指导弟子们抄写祭祖经书的经文 李兰摄
习尚洪东巴引领弟子们在木楞房中吟诵祭祖先经文 白枫摄
团队采访了目前纳西族最有威望的习尚洪东巴,习东巴用纳西语表达了他如何发现了数字化于莱顿大学的两册祭祖经书,又如何到经书的发源地俄亚走访,并把日树湾村的祭祖先路线补充抄写在他传承的东巴经书里,他说希望用来自荷兰莱顿大学收藏的这套东巴经书为原型,一步步在本村恢复这一失传半个多世纪的东巴祭祖仪式。
在祭祖仪式中的习尚洪东巴 白金来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吴瑾女士,多年来支持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这次专程深入一线与团队携手和报导这个重要的东巴祭祖仪式,她现场采访了习尚洪东巴、促进会特约纳西族专家和尚礼和香港中文大学邓彧(Duncan Poupard)教授等项目成员。无人机摄影师白金来老师也同来加入了项目研究团队。
仪式中的祭祀祖先的部分祭品 和丽娟摄
习东巴的弟子们分头准备祭祀用品。祭祖的神树和神石是必备,大家还上山采集了用于除秽的杜鹃枝、蒿草等,还有松果、松针、河边的石花菜以及白蜂蜜和黑蜂蜜等,为第二天的祭祀仪式做准备。
晚上,团队延续促进会生命救助老东巴的传统,随团和丽娟医生为习尚洪老东巴细致地诊治医疗。
和丽娟医生为习尚洪东巴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治疗 高劲松摄
按照原定计划,团队迎来了举办东巴祭祖仪式的重要日子,这是本次团队承担使命的重中之重,事关在这片土地上将成功恢复失传了七十年的祭祖仪式。清晨,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却传来了村中一位74岁老者夜里去世的噩耗。这一来,所有的东巴都去操办丧事,原计划不得不改变。
面对突发状况打乱了原定方案,大家开始各种筹划和协调交流。张旭・塔尤拉姆导演迅速调整计划,并将拍摄和采访提纲迅速传给一线。团队在短时间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执行了调整计划,开启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使断代了70年的东巴祭祖仪式在深秋的日树湾村再次出现在纳西族人面前。
纳西族东坝日树湾村恢复中的东巴祭祖仪式 和尚礼摄
2023年,纳西族东巴祭祖仪式回归故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东巴文化传承的里程碑。能使断代七十年的东巴祭祖仪式重新恢复是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有史以来最具传承意义的奉献!
习尚洪东巴带领他的弟子们举行东巴祭祖仪式 和丽娟摄
习尚洪东巴和他的弟子们正在恢复东巴祭祖仪式 和丽娟摄
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和付出的艰辛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八十岁的习尚洪老东巴在他的有生之年实现了他夙愿:在这片土地上早已失传的古老的祭祀祖先仪式重新获得了新生。项目团队为世界记录下了这一段真实的历史。
摄制团队在香格里拉东坝九仙峰 高劲松摄
九仙峰下云南香格里拉纳西族东坝村 习国林摄
枯木发出新枝,古老仪式重生。《迎送祖先》纪录片的镜头对准那阳光下不断变换的白云、雪山、田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