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国考”排名、等级双突破
根据2024年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以下简称“国考”),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在全国568家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中位列第94名,比2021年度排名上升212名的基础上再上升37名,跻身全国排名前100、等级A的队列。
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挥棒”。近年来,医院紧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对标“国考”指标体系,不断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在医疗质量、智慧医院、诊疗水平、运营效率、科研教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不断优化,推动医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继医院2021年通过医院等级评审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后,在2022年度“国考”中,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一、以“国考”为导向,指导医院持续改进,强化中医药特色的专科建设,取得“国考”排名、等级双突破
通过建立以中医为主的、科学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临床科室努力提升中医业务水平,加快中西医协同发展;目前医院共有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1个、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3个、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项,罗湖区重点专科12个。深圳市中医三名工程3项(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院士骨伤科团队、安徽省针灸医院杨骏教授针灸治疗脑病和妇科病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忠奇教授治疗老年病团队),实现专科建设质的飞跃与突破。
朱立国院士来院指导交流
杨骏教授来院授课
杨忠奇教授三名工程签约仪式(左二为杨忠奇)
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初步形成,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约55%,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约99%。区域中医药医疗服务影响力成效显现,出院患者中罗湖区域外患者占比37%、深圳市外患者占比5.85%。
二、引培结合打造人才团队,科研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获批国家、省、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实现零突破。 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培养实现由无到有。以流动站与创新基地联合培养方式,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已招收2名博士后,助力医院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引进的赵宏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TOP期刊BMJ(IF=93.33),实现高质量论文突破性进展。
一排左七为赵宏院长
其主持制定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针灸治疗成人轻中度抑郁症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实现了主持制定国际标准指南的历史性进展。
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教学医院,按照相关大学附属医院的规范和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要求,开展临床教学工作。
多渠道吸纳中医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国医大师1人,现有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省名中医4人、市名优中医3人。充分运用资源持续开展院内师承项目,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创新性培养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的研究型临床中医药人才。
作为承办单位,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优才学院深圳分院,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512工程(鹏城岐黄工程)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理论课程培训,并在第二期授课中同步完成领军人才的理论培训。
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患者服务体验
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对质量管理和服务流程优化的难点痛点开展持续改进,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得到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位列深圳市公立医院前茅。
医院将全面贯彻党建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民健康为中心,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凝聚力等五方面,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医院“十四五”规划,将医院建设为国内一流、辐射大湾区、医教研全面发展、国际化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潘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