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闲诌

作者: 京视网
发布于: 05/20/2024

花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亿年前。当花从种子植物中逐步进化为独立品系时,给混沌未开的自然界增加了一抹亮色和蓬勃生机。

人类和花的交集,始于食物和药物。七千年前有了欣赏活动,三千年前开始了人工栽培。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园”和“圃”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滥觞日渐丰沛。

没有人能够拒绝花的魅力。牡丹雍容,荷花高洁,梅标清骨,桂播清香。数不胜数的花儿,形态各异,四季不同。其姿其艳,其情其韵,无一不让人心动,无一不让人着迷。为此,古人以花为媒,创造出很多象征美好的词汇。如“花开富贵”、“花容月貌”、“花好月圆”等等。自隋唐开始,上至帝王,下到庶民,爱花种花,赏花咏花蔚成风尚。隋炀帝扬州看琼花,武则天夜游上林苑,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不少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或是建园立圃,广植花木;或是涉足山林,寻花觅柳。用敬畏生命的情怀和妩媚动人的词句,留下了一个个让人感叹的传奇故事和浩若烟海的绝美诗章。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满嘴之乎者也的孔夫子盛赞兰花“王者之香”时的摇头晃脑;看到身穿荷叶荷花做成衣服的屈原,走在郢都大街时众人的惊愕目光。看到陶潜东篱采菊的悠闲自得,看到“梅妻鹤子”的林逋,在西湖孤山的梅树下,在仙鹤翩舞的环绕中,吟诵“疏影横斜水清浅”呈现出的仙风道骨。日月轮转,沧海桑田。城头王旗数度变换,唯花事的源流澎澎湃湃,一路高歌。一代又一代的爱花人,以花为友,视花为爱,情深意笃,乐此不疲。涌现出难以计数的花匠、花痴和专业事花人。他们将花卉理想化、人格化,赋予不同的花卉以不同的文学意象和人文情怀。其中,梅花以其独特的禀赋吸引了无数的“梅粉”。痴情最是“梅花落”:这支汉代的横吹曲名,由笛曲而为军乐继为乐府诗,影响和激发了数不清的文艺大咖写梅画梅歌梅诵梅,让梅花在中国的文学史、书画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摇曳生香。需要浓笔重彩赞之叹之的,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中苏交恶的叠加困难时,毛主席托物言志,笔力扛鼎,以俾睨天下的气概专门填了这阙词,鼓励党员干部要像梅花那样傲雪凌霜,无私无畏。其后,中央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党员干部学习,成为咏梅史上的一段佳话。名花固然好,野花也灿烂。在中国已知的三万多种花卉中,绝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它们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默默无闻地生长着、繁衍着。任它冰天雪地,任它风吹雨打,顽强不屈而又不卑不亢的融入自然、装扮自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次的生命轮回。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增添了骄人的丰满和厚重的底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佛教用语,不仅阐明了佛教教义,也蕴含着科学、文学和哲学的思考。花有灵性,人有精神。人和花都是宇宙的精灵。人感花而自喻自醒,花因人而闻世传名。当年,爱神阿佛洛狄特用鲜血催生出象征爱情的红玫瑰,昭示着人与花的心性相通相融。可以说,爱花,不只是闲情逸致,更是爱自然,爱生活,爱自己。古时候,人们对花的喜爱,或多或少带有一点迷信甚至宗教色彩。他们将花拟人,把农历二月十二日,定为百花的生日,并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的高潮部分是“花朝月夕”节。一对对你情我意的男女,相约在心仪的花丛前,耳鬓厮磨,倾吐爱恋。“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继而品评出花王、花相、花后、花魁等名花佳品,并衍生演绎出十二位花神和二十四番花信。自古花木随世运。新中国的诞生,为花卉业的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及品位有了新的要求。如今,无论是农村的院落、路旁,还是城市的公园、阳台,抑或水池边沿、楼角旮旯,凡是一切具备生长条件的地方,人们都会栽上几棵花儿,给它浇水,给它施肥,像对待新生命一样精心呵护。其间,有静等花开的期待,有赏花品花的愉悦。一朵朵花儿,有的含苞,有的初绽。迎春风柔,海棠月淡,大绿大紫,深红浅红。在你的面前躬腰颔首,若笑若羞。慢慢地幻化成似真似幻的天使花神,带着天地的问候,带着日月的灵气,款款地向你走来,抚慰你的情绪,纾缓你的烦躁。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人们,吸纳一点带有花草味道的芳馨,获取些许身心的安宁。近些年,人们的赏花渠道有了更大的拓展:开始走进深山,走向旷野,看野花,采野果,吃“花食”,唱“花歌”,探索和享受原汁原味的生态美,并催生出前景十分可观的花卉旅游产业。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在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中,春有柳絮因风起,冬见梅花踏雪来。数以万计的花儿,总是应时而生,顺势而长。春华秋实,各领风骚。张扬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提供给人类不竭的物质和精神给养。拿破仑说,花木衰败的地方,人类无法生存。在对花木的探索、欣赏、认知过程中,催生出灿烂夺目的花卉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细想来,人生何尝不像一场花事:花开花落时,情浓情淡间。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浪漫了情怀。也总有一些花落,勾起了伤感,撩拨了肺腑,催生了愁绪。悲喜相续,生死想通。“花开花谢自有时,人来人往任由之”。这些由花儿启迪我们的生命感悟,沁溢出几缕带有自然韵味的文化芬芳。

作者:张允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