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亲子之根,筑和谐家庭之基
在时代的高速跑道上,现代家庭被忙碌的车轮裹挟着一路疾驰,亲子之间常沦为共居一室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家庭和谐的旋律不时被焦虑、疏离的杂音干扰。当我们回首探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宛如熠熠星河,其中闪烁的智慧之光,恰能驱散亲子关系的阴霾,照亮通往和谐家庭的通途。而从中汲取精华融入亲子活动后,更可为家庭关系注入温暖且坚韧的力量,重拾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昵与和睦。
奇门书院以诗词吟诵开展的主题活动,可成为亲子间美妙的心灵纽带。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于古朴书桌旁,翻开泛黄诗卷,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质朴牵挂,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在平仄韵律间穿梭。孩子稚嫩童声追随着父母沉稳语调,诗词的意境如轻烟弥漫开来,孩子懵懂间触摸到亲情的厚重,父母也借诗句重温养育初心,往昔疏于表达的情愫于吟诵里自然流淌,滋养着日常琐碎磨蚀的爱意,让家充盈文化韵味与温情。
在一些传统节日里,奇门书院开展的亲子活动就是凝聚家庭向心力的绝佳契机。
春节时,阖家齐动手,写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大红宣纸铺展,墨香四溢,金粉勾勒福字;彩纸折叠翻转,纸屑纷扬,剪出灵动生肖。孩子好奇张望,小手学着大人模样涂抹、裁剪,面粉沾满鼻尖亦欢笑不止。包进饺子的不仅是馅料,更是代代相传的团圆祈愿;贴上春联的不仅是吉语,更是家族绵延的文化符码。
端午包粽,粽叶轻裹糯米,棉线缠绕回忆,父母讲述屈原的故事,爱国大义与家庭传承在粽香里交融。
中秋赏月,共品月饼,细说嫦娥奔月神话,对月怀远,亲情在月光下愈发醇厚,家族归属感与仪式感便于其中生根。
以中国传统文化深耕亲子活动土壤,亲子之间在诗词墨香、节俗仪式中携手同行,汲取养分,孩子承传统之德、启未来之路,父母温故知新、重焕朝气,和谐家庭的乐章便在这悠悠古韵与暖暖亲情交织中,代代奏响,绵延悠长。